全网最大下注平台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全网最大下注平台招生专业简介

文章作者:黄默默发布时间:2022-05-05浏览次数:436

一、学院简介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创办于1978年,是学校最早招收本科生的学院之一,现开设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6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和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和硕士点申报重点建设专业;“应用化学”为省级重点学科(C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为校级特色专业。现有教师72人,学生1182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800余万元,产学研基地39家。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录取率达30%左右。

二、招生专业

应用化学

本专业面向地方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掌握精细化工领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设计、分离与提纯、分析与检测以及工程应用的知识和能力,能解决精细化学品的设计、开发、检验和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与特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析与检测、精细化工分离技术、有机合成、应用化学专业综合训练。

毕业生去向:可在化学、化工、环:鸵揭┑刃幸荡邮律芾、分析测试、产品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设立于2007年。本专业秉承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的办学定位,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新型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滁州市产业链和安徽省支柱产业,以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为依托,构建“三阶段、四层次”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校企政协同育人,强化学生化工过程和设备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管理知识的培养,为精细化工、能源化工、材料和环保等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与特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设计基础、典型化工过程案例分析


毕业主要去向:毕业生可在石油化工、环保、能源、医药等领域从事工艺管理、生产过程控制、装置设计、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钢铁、水泥、木材一起并称为四大基础材料。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可分为天然纤维、天然树脂、天然橡胶、动物胶等。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此外还包括胶黏剂、涂料以及各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目前高分子材料正向高性能化、功能化和生物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如高分子分离膜、高分子磁性材料、光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加工和应用的学科。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核心与特色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高分子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毕业主要去向:毕业生可在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黏剂和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应用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本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极具发展潜力。近年来重点以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为培养方向,突出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与需求的紧密联系,围绕安徽省布局光伏玻璃、电池、组件和逆变器等光伏产业链重点环节,助力滁州市着力打造世界光伏之都等产业规划,提升新能源材料产业链自主化水平。本专业以“理论厚实、能力本位、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校企政协同、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使学生具有从事新能源产业相关专业较宽口径的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与特色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电化学原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能源转换与存储、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应用

毕业主要去向:毕业生可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与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制药工程

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药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我校于2012年开始招生,以化学制药为专业发展方向,2022年获批省级传统专业改造提升专业。本专业面向医药工业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需求,坚持依托滁州及周边地区医药工业发展和地域优势,采用产教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和学科协同发展,融入滁州,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制药行业培养“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基本素质高、上手快可持续” 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医药工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提供关键的驱动力。

核心与特色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分离工程

毕业主要去向:毕业学生可在医药、食品、生物化工及精细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三、专业比较优势

1.行业发展优势。化工新材料拥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配套性强等特点,直接关系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关系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据工信部统计,在130多种关键基础化工材料中,32%的品种国内仍为空白,52%的品种仍依赖进口。报考本院专业将为青年学子立志攻克“卡脖子”技术、科学报国提供广阔舞台。

2.师资实力优势。学院是学校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之一,教师博士学位占比达77%,高级职称占比达40%,双能型占比61%%。教师大多是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名校的博士。近年来教师共主持各类科研课题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厅级以上25项;到账研究经费近2000万元;主持各类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40多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2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近百篇,教研论文56篇,出版教材6部;申请国家专利38件,获批授权17件。教师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3职业发展优势。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5%,据第三方调查数据调查,学院毕业生毕业3年后平均月薪为7400元,职位晋升比例达70%以上,薪资收入、职位晋升机会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工作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为82%,用人单位评价良好。

4.考研升学优势。学院每年平均研究生录取率达30%,居全校前列,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同学考入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深造。

5.人才培养模式优势。1)学院实行 “三导师制”(“辅导员+班导师+课外导师”)培养模式。辅导员负责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班导师负责学生专业规划、职业规划、专业课学习的引导;课外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研究、专业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三导师”为学生成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个性化的指导服务。(2)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本院各专业均开设与行业市场紧密的“双师”(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同堂课程,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开设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班等。


6.学生自主发展优势。在“三导师”的引导下,学院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支持学有余力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辅修第二专业,鼓励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科研团队,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考研、就业、创业、留学等发展路径,引导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7.学生实践锻炼优势。各专业构建了全过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学分占比达35%以上。大一学生通过科普讲座、专业见习了解学科前沿,开阔科研视野,激发科研创新意识;大二大三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大三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实践训练和学科竞赛;大四将优秀项目作为学生创新成果展示的舞台,同时将成果整理成科研论文及发明专利。


学生科研团队在进行赛前预演

8.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丰硕。近年来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各类专业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6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项目60余项。

四、报考咨询联系方式

网址 |/

联系人 |王老师 0550-3511052

五、寄语考生

开发新材料,改进新工艺,引领绿色生产生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全网最大下注平台助您鹏程万里!


终审人:骆宝明

全网最大下注平台 -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